嗨,我是小編瓶蓋,歡迎閱讀今天的文章,世上唯有礙於沒事不可辜負,那快來看看今天的文章能在您的廚藝上帶來那些更高的提升吧~
前幾天從超市買回來一塊豆腐,感覺特別硬,而且聞起來還有一股味道,吃起來就更不合口味了。在這種時候,人的潛力就會被激發出來,於是我在網上買了磨具和點豆腐用的內脂,正好有自己家裡種的黃豆,今後無論是想吃豆腐還是豆腐腦,都可以在家自己做了。
經過我的不斷嘗試與摸索,終於掌握了製作豆腐的技巧,自己在家裡也能做出細膩軟滑的豆腐,而且自己做的豆腐香味更加濃郁,比買的豆腐好吃多了。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做的豆腐,吃著健康放心。下面就將豆腐的做法分享出來,喜歡吃豆腐的朋友不妨像我一樣,自己在家裡做,掌握5個關鍵要點,你也能一次成功。趕快來看看吧~
---自製豆腐豆腐腦---
【食材準備】幹黃豆150克,內脂3克,沖內脂的水30克,清水1200毫升
【詳細做法】
1、首先將黃豆挑一挑,選擇用顆粒飽滿的豆子來做。將挑好的黃豆清洗乾淨,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,水要多一些,黃豆的3倍以上,提前浸泡一夜,讓黃豆喝飽水。如果是夏天最好放到冰箱的冷藏室,或者是中間注意換水,避免變質。
直到將黃豆徹底泡發,用手一捏就碎的程度就可以了,這樣可以使黃豆更大程度的出漿。
2、150克黃豆泡好以後大約有600克,倒入破壁機中,加入1200毫升的清水,或是是根據黃豆來判斷,水量沒過黃豆體積的2倍左右。如果一次放不下就分2次來打。
啟動破壁機,選擇「果蔬」功能鍵,反復攪打3-4次,這樣可以使黃豆的出漿率更高,最好不要用「豆漿」的功能鍵。
3、準備一塊大一些的,儘量細一些的濾布,將打好的豆漿過濾2遍,將豆渣濾出。這樣可以使剩下的豆漿更細膩,做出的豆腐也就口感更滑。豆渣也不要扔掉,打個雞蛋,加點油,攤成小餅,可香了。
4、此時的豆漿是生的,一定不要喝,會拉肚子。將過濾好的豆漿倒入一個大鍋中,開大火煮沸,然後轉小火繼續煮5分鐘,當然在煮豆漿期間,我們要注意用勺子攪一攪。快要開的時候,我們要注意,豆漿很容易溢出來,不要被燙到,注意多攪拌。
豆漿煮沸以後,會有浮沫,我們可以用勺子將浮沫打撈出去。
5、 豆漿煮好以後,關火,靜置1-2分鐘,將溫度冷卻到85度左右,最好準備一個溫度計,這樣更準確,也就更容易成功。做豆腐還是要精准一些。在這期間我們將3克內脂倒入碗中,用30克清水化開。然後將融化好的內脂水倒入電鍋內膽中。
6、將冷卻好的豆漿儘量拎高一些,沖入到電鍋內膽中,如果有浮沫可以打撈出去,這時候不用再攪拌。
然後立即蓋上電鍋,選擇保溫功能鍵,保溫15-20分鐘。
7、打開電飯煲,你就會看到奇跡出現了,豆腐已經凝固了,特別嫩滑,這就是我們平時在外邊吃的豆腐腦,如果你想吃豆腐腦,那麼這時候就可以盛出了,加入自己喜歡的調料就可以開吃了。
8、如果你還是想做豆腐,我們繼續往下,準備一個做豆腐的模具,當然如果你家有那種規則形狀的帶孔的盒子也可以,我這裡用的是模具。準備一塊細紗布,將豆腐腦盛入模具中。
然後上邊用紗布將豆腐包好,蓋上模具的蓋子,上邊再壓一些重物,可以放上一盆水,越重越好。模具下邊也會出水,所以我們要放到盆中,或是像我一樣,放到蒸屜上,讓水漏到盆中。
壓半個小時左右,豆腐就成型了,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感來決定,喜歡老一些的可以繼續多壓一會兒,喜歡嫩一些的就少壓一會兒。
嫩嫩的豆腐就做好了,軟糯細滑,豆香濃郁,可以炒著吃,也可以做湯都可以。自己做的更加乾淨衛生,吃起來也就更放心。如果你也喜歡吃豆腐,不妨也動手試試吧~
做豆腐豆腐腦,5個關鍵要點要掌握,才能成功做出豆腐:
1、首先需要挑選出顆粒飽滿的黃豆,洗淨後,加入足量的清水,充分浸泡12個小時以上,讓黃豆喝飽水,直到用手可以捏碎的狀態。這樣黃豆的出漿率更高。
2、打好的豆漿需要過濾2遍,第一遍可以用稍微粗一些的紗布,這樣更好濾出,第二遍要用儘量細的紗布,這樣濾出的豆漿更加醇厚,沒有豆渣,做出的豆腐口感更細滑。
3、打好的豆漿需要大火煮開,期間需要用勺子攪拌,避免益處被燙到,煮出的浮沫最好用勺子撇出,避免做出的豆腐有氣泡,影響口感。
4、豆漿煮開以後,需要稍微冷卻1-2分鐘,最好用溫度計測一下,溫度在85度左右最合適。將豆漿從高處沖入盛有內脂的電鍋內膽中。如果有浮沫需要濾出。
5、將電鍋蓋上蓋子,選擇保溫功能鍵,保溫15-20分鐘。如果你家的電鍋裝不下這麼多豆漿,那麼可以將豆漿從高處沖入一個裝有內脂水的大盆中,然後蓋上蓋子,用被子將盆包住進行保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