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,家裡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就是雞蛋了,因為雞蛋含有的蛋白質是很豐富的,其次雞蛋的價格比較的實惠,我們吃雞蛋的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炒雞蛋、煮雞蛋,水煮的雞蛋罕有的蛋白質更加的豐富。
雞蛋,相信大家對這個絕對不陌生,它可以說是蛋類食材的「扛把子」,不僅價格便宜、營養豐富,味道還特別好吃。雞蛋的吃法很多,可以說是應有盡有。不過,在這麼多種雞蛋的吃法中,只有水煮是最方便、最好吃的,不僅保持了雞蛋的營養,而且還留有雞蛋的原汁原味。
煮雞蛋做法非常簡單,直接將雞蛋放入水中煮熟就可以,吃的時候就剝掉蛋殼直接直接吃,非常方便。但是有很多人跟小編說, 煮雞蛋雖然好吃,但是煮好之後雞蛋殼卻很難剝,蛋殼總是會粘住裡面的蛋清。對於這種情況,小編也遇到過,將雞蛋煮好之後,蛋殼一剝就碎,而碎蛋殼上面還留著蛋清。
其實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特別正常的,而且我們也可以用一些小技巧防止這種情況發生,具體怎麼做呢?往下看。 要想解決問題,那就要找到問題的原因,而蛋殼不好剝,會粘著蛋清主要就是兩個原因:
第一就是因為雞蛋被煮熟之後,熱脹冷縮,蛋清膨脹,一直頂著蛋殼,時間久了就會粘在一起。第二就是,蛋殼被煮熟後,變得易碎,而且發硬,蛋殼與蛋殼之間的連接變得更脆弱。那應該怎麼做才能解決呢?只需要加上兩個步驟,特別簡單,快來看。
第一個步驟:在煮雞蛋的時候,往雞蛋裡面加入一小瓶蓋的白醋。因為白醋是酸性的,可以和蛋殼反應,在煮的過程中會將蛋殼軟化,這樣的煮出來之後就不會那麼容易碎掉,而是連在一起,一剝就是一大片。
第二個步驟:雞蛋煮熟之後,先不要直接剝殼食用,也不要將雞蛋繼續放在鍋裡自然冷卻。應該將雞蛋撈起來,放入冷水中,用冷水降溫冷卻,因為結構的不同,蛋殼不會變化,而裡面的蛋清則會縮小一些。這樣的話,蛋殼和蛋清之間就會不會粘在一起,會有一個空隙,再剝的時候,一碰就掉,單手也能剝好。
【文末小貼士】
煮雞蛋的時間不要太長,大概在6~10分鐘左右就可以,不然的話,蛋黃會發綠,口感變得比較差。
最後提醒一句
發現雞蛋不好剝殼,一定要把鮮雞蛋放在室溫中等待,不要直接放在冰箱中冷藏放置,因為雞蛋也是生命體,要通過呼吸沉澱來改變內部PH值,低溫冷藏會抑制這種呼吸的,而且冰箱中濕度較大,不利於雞蛋多餘水分的蒸發,放置在室溫中只要注意不要沾水就可以了。
其實煮雞蛋也是一門技術活,煮雞蛋的時候用小火煮可以減少蛋殼破裂的幾率,這樣煮出來的雞蛋看起來也是比較的乾淨。
以上是我今天分享的小訣竅,你學到了嗎?大家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?歡迎評論哦!